根据聊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 聊城市科学技术局 聊城市财政局 聊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聊城市首届工业设计大赛工作方案》(聊工信发〔2021〕50 号)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校将组织参加聊城市首届工业设计大赛活动,各系部根据文件要求组织师生参加比赛。
一、参赛对象及条件
(一)参赛对象。全体教师和在校学生。
(二)参赛条件。所有参赛作品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符合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在功能、结构、色彩、形态等方面具有创新性,无知识产权纠纷,且未在国家和省内工业设计比赛获奖。以单位名义参赛的,营业执照住所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地址须在聊城市;以个人名义参赛的,身份证住址须在聊城市,或由单位出具推荐函。
(三)其它要求。参赛对象须严格按照时间及相关要求填报《聊城市首届工业设计大赛申报书》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二、参赛方式
所有参赛作品均采取网上申报。参赛单位或个人登陆大赛官方网站,按要求提交作品说明文档或音视频材料。
三、参赛项目类型
十大制造业产业分类:生物医药类、新能源汽车类、新材料类、绿色化工类、新一代信息技术类、装备制造类、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类、农副产品加工类、纺织服装类、造纸印刷类。
四、参赛组别和要求
本次比赛分为本届工业设计大赛分为产品组、概念组两大组别。
(一)产品组
产品组为近三年(2018年1月1日之后)已量产或已完成开发的产品。按照十大制造业产业分类提报。
(二)概念组
概念组为尚未量产或产业化的概念设计作品。按照十大制造业产业分类提报。
五、参赛作品评审要求
(一)评审标准
1.先导性。产品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引领行业发展。
2.创新性。产品是否属于2018年1月1日以后新产品,是否设计理念独特新颖,创新点突出,解决社会问题。
3.实用性。产品是否功能结构合理,性能稳定,能满足使用、维护及安全方面要求,已经或适合批量生产制造。
4.人机工学特性。产品是否舒适、便捷、高效、易识别、人机关系协调。
5.美学效果。产品是否色彩搭配合理,形态体现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与使用环境相协调。
6.品质。产品是否材料运用合理,工艺品质精良,作品质量可靠。
7.环保性。产品是否在制造、流通、使用、回收全过程注重节能、环保并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8.经济性。产品的工业设计因素是否对提高实物产品附加值和品牌价值贡献较大。
(二)评审程序
1.资格审查。由大赛组委会对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审查。
2.初评。所有通过资格审查的参赛作品均可进入初评,参赛作品按照领域和组别兼顾的原则由评审专家分别进行线上评审打分。
3.终评。根据专家打分,确定进入终评环节的作品名单。参赛单位或个人需要提供实物(或模型),评审专家根据实物打分,根据综合得分排名提出金、银、铜等奖获奖建议名单。
4.公示。获奖建议名单经组委会审查后进行公示,根据公示结果确定最终获奖名单。
七、表彰和奖励
本次大赛参赛作品设立金奖、银奖、铜奖和优秀奖,金奖不超过5名,银奖不超过10名,铜奖不超过20名,优秀奖若干,颁发奖杯或证书。
对获得金奖、银奖、铜奖的企业、团体和个人,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2万元一次性资金奖励。优先推荐获奖企业申报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参加国家和省工业设计大赛。
另设优秀组织奖,对本次大赛组织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进行表彰。
八、赛程安排
(一)大赛启动阶段(6月)
1.公布大赛工作方案,明确活动组织机构,并启动申报工作。
2.组织新闻媒体对大赛进行宣传,广泛发动。
(二)作品征集阶段(7月)
自通知下发之日起至2021年7月30日,由大赛组委会组织完成参赛作品征集和资格审查工作。
(三)作品评审阶段(8月)
1.作品初评。8月上旬完成初评,由评审工作组确定入围终评作品,通知申报单位或个人准备实物(或模型)参加终评。
2.作品终评。8月中旬完成终评,由评审工作组分别按产品组和概念组进行评审,根据综合得分结果向组委会提出获奖建议名单。
3.作品公示。9月初由组委会对评奖结果进行公示,确定最终获奖名单。
(四)颁奖展示阶段(9月中旬)
1.定于9月份,举行工业设计高峰论坛和获奖作品颁奖仪式。
2.对优秀作品进行展览展示。
(五)后续宣传阶段(9月-12月)
制作大赛作品集和宣传网页,并组织新闻媒体对大赛成果进行宣传报道。
九、参赛作品提交要求
各系部指定一名负责人,便于赛事工作交流沟通。
各系部负责人于2021年7月25日前将系部参赛作品实物和工业设计大赛申报书及上述两项材料的电子版提交至教务处712室。
十、联系方式
参赛联系人:林春英,联系电话:13156358935。
附件:1.工信局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聊城市首届工业设计大赛工作方案》的通知(聊工信发〔2021〕50 号)
2.工业设计大赛申报书
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
2021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