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师德师风宣讲比赛宣讲作品选编(一)

作者:刘冉 时间:2023-12-25 点击数:

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聚焦师德师风问题,坚持正向引领和反向警示相结合,全面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引领教师学准则、谈体会、说反思、“讲”师德。在全校开展的“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宣讲活动中,17名宣讲教师脱颖而出参加学校2023年度师德师风宣讲比赛,用真心、真情、真言讲述身边的师德故事,感人肺腑。现将优秀宣讲稿分期予以展示,以激励全体教师自省自励,争做“四有好老师”。

本期推送教务处刘冉老师宣讲稿《以人民教育家为楷模,潜心教书育人》。



以人民教育家为楷模,潜心教书育人

教务处 刘冉

教育是一段漫长的旅途,喜怒哀乐贯穿其中。听了前面几位老师的分享,我也忍不住想跟大家分享我“涨辈分”的故事。

有一年,我给中专班的孩子们上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在讲推荐信的时候,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请孩子们以校领导的名义,为当时任学生处处长的李军主任写一封推荐信,推荐我担任班主任。有一份作业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是这样写的:刘冉老师工作认真,对学生很好,学生私下里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刘妈妈”。我推荐刘冉老师担任班主任,让我们一起体会“刘妈妈”的照顾。我给他的评语是:领导,您太谦虚了,是“刘妈妈”需要您的照顾。

这份作业让我忍俊不禁的同时,也让我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我“涨辈分”了?明明之前孩子们喊我都是“冉姐”,从什么时候起,我变成了孩子们嘴里的“刘妈妈”?是从我给没吃早饭的孩子送包子的时候?从我深夜冒雨带孩子去急诊的时候?从我偷偷把钱塞到因为丢钱不敢跟家里说而要退学的学生包里的时候?还是我在连绵的阴雨天,把孩子们的校服打包带回家洗净烘干的时候?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后来孩子们告诉我,这个称呼最早源于一个叫做张旺昊的孩子。

这个孩子在我看来,哪里都好,就是不爱学习,他说“老师,您别操心我了,我学不会的”。作为班主任,这样一个“哪里都好”,让我喜欢的不得了的孩子,我怎么能眼看他每天无所事事呢?在我苦口婆心软硬兼施都无济于事的时候,我看到了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的故事。于漪老师曾经把一名屡次逃课、打架、与父亲吵架离家出走的学生接到家里,于漪老师上班,他上学,学校放学,他跟着于漪老师回家做作业。于漪老师以心换心,以情激情,经过多次“拉锯战”,这名学生逐步安静下来,走上正道。于是有一段时间,我走哪儿就把张旺昊带哪儿。我上课,就带他去我任教的教室里坐着听课,我不上课,就带他跟我回办公室陪我备课,有时间的时候,我还会先讲一段给他听,让他点评一下我讲得好不好。因为我那时上的是英语课,所以在跟我几乎形影不离的那段时间里,他被迫学会了很多英语课文,被迫学会了用英语应对我突如其来的问候,被迫不用看字幕也能看懂简单的英文小视频,被迫发现“哦?我竟然这么厉害的吗?”被迫对自己、对学习有了信心。他跟班里其他孩子们说起来被我“胁迫”的日子时,说“刘老师真是,比我妈还我妈。”从那以后,“干妈”“班妈”“刘妈”的称呼就渐渐传开了。从教十几年,这种“胁迫”式教育方法,我只用过这一次,没想到就这一次,让我从“姐”直接晋级成“妈”。这种“辈分”的上涨,带给我的,不是年龄的焦虑,而是有所收获的喜悦,是得到认可的幸福。

于漪老师有一句话: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作为人民教育家,年逾九十的她用一生践行着这句话。她用博大的胸襟和朴实的教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育人“奇迹”。越深入了解于漪老师,越明白,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是用千百倍的耕耘,守候希望放飞的期盼。我们的工作如落红般静默,却能化作春泥,培育桃李。我希望等我五十、六十,依然能站在讲台上,坚守着教育初心。那时候,我应该还能再涨一辈,变成孩子们的“刘姥姥”。




内部链接

版权所有  ©  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    鲁ICP备17043138号-1  ©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光岳路199号    办公电话:(0635)711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