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平台 > 正文

这些习惯,可能正保护着你

发布时间:2025-10-15 浏览次数: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健康误区?有哪些看似不健康、实则有益的习惯?对此,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王志翊进行了详细解读。

这些习惯,可能正保护着

1.睡醒后喜欢赖床

早晨醒来,总想在被窝里多待一会儿?其实,赖床并非坏事,而是对身体有益的“睡眠惯性”缓冲。人在睡眠时,心率、呼吸会放缓,血压也会降低。如果猛然起身,可能会导致血压骤升,引发头晕,对于心血管较为脆弱的人群而言,风险更大。赖床几分钟,能让身体各系统逐渐“开机”苏醒,完成从静态到动态的平稳过渡。因此,刚睡醒时,不必急着起床,可以轻轻活动手脚、做几个深呼吸。这个简单的习惯,能有效避免晨起意外,让新的一天开始得更安全、更从容。

2.起床不叠被子

起床不叠被子看似不整洁,实则有利于健康。睡眠时,人体会排出汗液和水汽,被子尤其是褥子会因此变得潮湿。起床后立即叠被,湿气和体温会残留其中,这无异于为螨虫和细菌创造了理想的繁殖环境。正确的做法是:将被子摊开,使内侧朝外,并开窗通风。这样能让被褥中的湿气充分蒸发,有利于保持被褥的干爽清洁,更利于夜间睡眠健康和皮肤健康。

3.吃完早餐再刷牙

先用餐、后刷牙,这个顺序其实更有利于牙齿健康。夜间睡眠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细菌会大量繁殖并分解食物残渣,产生酸性物质,形成牙菌斑。晨起刷牙的目的就是清除这些细菌和牙菌斑。如果先刷牙再吃早餐,饭后口腔内又会残留新的食物残渣,清洁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刚刷完牙时牙齿表面较为洁净,此时若立即进食,尤其是酸性食物或饮料,容易使牙釉质软化,增加牙齿受损的风险。

因此,更好的做法是:起床后先用清水漱口,清除部分细菌与异味;用餐结束20分钟后再刷牙。这样既能有效清除食物残渣与牙菌斑,也能让被酸性物质暂时软化的牙釉质恢复硬度,从而更好地保护牙齿。

4.排便缓慢

只要不是便秘,排便时顺其自然地慢是好事。现代医学认为,排便过程需要处于放松的状态。如果过于心急,这种压力反而会抑制自然的排便反射,或导致肛周肌肉过度紧张,长期如此可能引发痔疮甚至造成损伤。因此,耐心等待便意,遵循身体的自然节奏,能确保排便更彻底,减少肠道对有害物质的吸收。更重要的是,这将排便变成了一种舒缓的私人时刻,而非紧张的任务,有益于身心。

5.运动热身慢

充分的热身是预防运动伤害的关键,热身的目的是让身体从静止状态逐步过渡到运动状态。通过缓慢、低强度的活动,可以温和地提高心率、增加肌肉和关节的血流量和温度,提升其柔韧性和反应能力。跳过这一慢热身环节而直接开始剧烈运动,容易导致肌肉拉伤或关节扭伤。因此,花5到10分钟进行一次缓慢而完整的热身,是确保后续运动能安全、高效进行的重要保障。

6.经常唠叨

唠叨,是一种不经意的心理宣泄和健脑活动。从心理层面,通过语言倾诉可以将内心积压的压力、焦虑和烦恼释放出来,是极佳的情绪调节阀,能降低抑郁风险。从生理层面看,说话需要组织思维、调动记忆、运用语言,经常唠叨相当于不断给大脑做“思维体操”,有助于锻炼语言功能和记忆力,延缓认知衰退。

7.总伸懒腰

伸懒腰是一个被低估的“微型健康操”,是身体自发的一种高效自我调节。伸懒腰时,胸腔扩张使心肺器官功能得到改善,血流更顺畅,提升了全身的供氧量;四肢和脊柱的肌肉得到最大程度地伸展和收缩,能缓解久坐不动带来的肌肉僵硬和酸痛,促进血液循环。它还能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快速驱散疲劳,提振精神。

8.喜欢抖腿

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无意识地抖腿被称为“非运动性热消耗”,并非坏习惯。对于需要长时间静坐的人来说,抖腿能促使腿部肌肉收缩,有效挤压血管,像一个小泵一样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它还能轻微增加能量消耗。当然,若抖腿已成无法控制的习惯并伴有不适,也需警惕“不宁腿综合征”的可能。

9.爱闲聊

轻松的闲聊是重要的社会“黏合剂”和情绪“润滑剂”。它表面看是“废话”,却能快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建立信任感和归属感,满足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的情感需求。闲聊内容轻松,能有效转移对压力和烦恼的注意力,放松紧绷的神经。经常与人闲聊的老人,其认知衰退的速度也更慢,因为交流本身就是在刺激大脑。

10.偶尔睡懒觉

偶尔打破常规睡个懒觉,是对“睡眠负债”的有效补偿。现代人普遍存在睡眠不足问题,身体积累了大量“睡眠债”。周末比平时晚起1—2小时,有助于弥补平日的睡眠缺失,恢复精力和认知功能,调节因睡眠不足而紊乱的内分泌(如皮质醇水平)。但注意,“偶尔”和“适度”是关键,懒觉时间过长反而会打乱生物钟,导致夜间入睡困难。

11.偶尔发个呆

发呆是大脑必需的“屏保时间”。当人们有意识地将注意力从外部世界收回,让思维自由漫游时,大脑中负责集中思考的“执行网络”会暂时休息,而“默认模式网络”则被激活。这个网络与创造力、内在思考、记忆整合和未来规划密切相关。定期发呆能让大脑得到宝贵的休息和重置,有助于激发灵感、整理信息、缓解焦虑,是重要的精神充电方式。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工会审核
  • 下一篇:秋季易发过敏性哮喘、雷暴哮喘:找准“源头”是过敏性疾病诊疗第一步
  • 版权所有  ©  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     鲁ICP备17043138号-1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光岳路199号     办公电话:(0635)7119902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