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天注定不平凡,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作为人民教师有义务也更应该义不容辞的加入到这场战斗中去,尽绵薄之力。作为学校我们应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在如此重大疫情之下,对于信息工程系1637名15、6岁的孩子,老师们一直牵挂于心,该如何做好他们的心理辅导工作,变成了当务之急。按照学校疫情领导小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组的要求,我系及时开展了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一、 迅速成立信息工程系学生心理辅导小组。
组 长:李军 刘瑞清
副组长:董胜军 张桂霞 闫召太 李凤芹 李欣 陈鲁光
成员:学生科团总支全体 各班班主任 部分任课老师
二、积极开展“1+1+1”工作模式
制定“1名系领导+1名班主任+1名任课教师”的全新心理辅导模式。压实责任,统一指挥;层层落实,有条不紊。



我们及时把党中央,学校党委疫情防控知识发布到家长群,学生群,加强正面宣传教育,碾压、粉碎恐惧心理。加强网络值班,随时接受学生咨询。加强一人一策辅导,一人一台账登记工作。
三、全力摸排,精准施策
班主任采取了“一人一策”的心理疏导措施,做好谈话记录、跟踪存疑问题。把排查定位学生目前居住地址作为心理辅导的契机,把谈话制度灵活运用到心理辅导上,把学生是否真正了解掌握疫情防护知识作为工作目标。
信息工程系1633名学生,34个班级,为了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心理动态,34个班级的班主任进行了详细摸排,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健康台账,特别关注了身处疫区的10名学生。尽管有的学生刚开始心理极其抗拒,班主任也通过电话、微信、qq等不同的方式联系了家长,了解了学生当前心理状态,使登记信息更加准确,为接下来的精准施策奠定了基础。



四、 充分发挥党团及志愿者组织的先锋作用
党支部及时传达上级号召要求,鼓励教职工工作热情。团总支开展一系列便于学生在家完成的活动,很大程度上舒缓了同学们的焦虑情绪。



五、科普新冠肺炎病毒知识,及时发布地方疫情动态
利用微信、qq群转发布国家、省、市卫健部门发布的科学防控知识。号召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相信科学,不信谣、不传谣。



六、创新工作模式
学校安排“停课不停学”,要求2月24日网络开课,正式开课前,老师们试用直播时,还做起了“网红”,利用直播间积极宣讲心理调适技巧,科普心理健康知识,师生互动效果明显。有的老师在网上推荐几十部励志爱国电影,弘扬正能量。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不严,师之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特殊时期,信息工程系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摆在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细节处彰显了学校对学生的人性化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