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作者: 时间:2020-08-15 点击数: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如将一年比一天,岁中五月恰如一日之正午,或许就是“五”渐渐通为“午”、当天称为“端午”的原因了。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因倡导举贤授能,力主联齐抗秦,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在流放中写下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悲歌。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到汨罗江边,拿出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凭吊屈原,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随发展成“棕子”。  

 

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师生志愿者与龙湾社区居民共度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中华民族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等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风俗。   

版权所有  ©  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    鲁ICP备17043138号-1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光岳路199号    联系电话:(0635)7119403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网站访问量: